Global

大规模私人定制其实已经来了

15
2018.04

大规模私人定制其实已经来了

大规模私人定制其实已经来了

来源:澎湃

要说为什么私人定制总是那样撩人?大约是源于它的“贵”“稀”和“精”。每一届时装周,女明星们穿着定制衣裙从红毯一端款款走来的一幕,总能打动姑娘们艳羡的心;电影《王牌特工》中,被粉丝誉为“最适合穿西装的男人”的科林叔一句话就把私人定制的“bigger”抬高了一个档次:“西装一定要量身定制,成衣可不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中,私人定制要拉近与普通人的距离,必须实现大规模生产。对此,许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理由主要有二:

其一,贵破天际。一套定制礼服可以标价500万甚至更高,而一辆定制法拉利的价值也许超过1亿美元。数据显示,全球只有2000名女性穿得起高级私人定制服装,而这其中,每年实际购买的只有500人左右。这个买家群体中,大多是来自各国的皇室贵族、商界大亨和政要。即便是明星,她们走红毯时穿的定制服装多数是“借”来的,而非实际购买。

其二,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以定制手工包为例,从选料、下料、粘合、缝纫、边沿整善到成品组合,全程由匠人用传统工具纯手工完成;以定制礼服为例,一件礼服需要几十名设计师耗费数月来完成。而如果是定制更复杂的产品,比如汽车的话,就更考验车企的综合实力。实现个性化订单产销模式要求汽车企业对零件采购、物流、生产线、销售模式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调整。每一个环节本身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环节之间的衔接又很复杂,个性定制汽车对企业而言,在物流、数据处理、生产线调整等方面无疑都是一种挑战。

上述两个理由,似乎足以扼杀一切关于大规模私人定制的假想。过分昂贵往往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复杂的工艺和漫长的制作周期则决定了成本和难度居高不下。那么,大规模私人定制是否真的不可能实现?

当思想大胆活跃的80后、90后主宰了消费市场,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也为我们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大数据这一解决方案,让大规模私人定制成为可能。

现在,你已经可以用手机定制一辆家用汽车。上汽大通首创“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理念,推出首款全尺寸智能定制互联网SUV D90,为汽车产品结构与制造流程带来了巨大颠覆,同时改变了消费者认知的传统购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支持,用户只需打开上汽大通的智能选配器,就可以“造出”一台想要的车。从进气格栅、轮毂、甚至是卡钳的颜色……从里到外,用户唯一的KPI——动动手指,3分钟便能配出一辆永远不会“撞衫”的个性之车,并且还可以指定一个想要的交车时间。

当订单发往工厂,接下来就到了上汽大通智能工厂的“表演”时间。为了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需求,上汽大通引入柔性生产线,采用零件生产秉承精准匹配、定制化生产的模式,零件供应商根据大通发布的零件订单(带有整车VIN码)进行生产。这意味着对用户而言,从零件开始即为定制化。

那么这些专属零件又是怎样装到汽车上的呢?上汽大通生产线中的工作位设有智能屏幕,可以显示与当前订单对应的装配需求,从而指导装配人员作业,形成专属的安装作业指导书。因此,在生产大通D90的无锡工厂,即使是同一条生产线上,前一款车和后一款车颜色、配置等都不一样,也能够通过相关设备的调试,快速、顺畅地生产。

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以及领先的智能制造实力,共同为定制汽车带来了可能。有了这两个先决条件,D90的价格也相当亲民,令私人定制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连汽车都能大规模定制了,服装配饰等当然更不在话下。在互联网和生产技术的支持下,消费者完全可以定制西装、眼镜等多种产品。比如,借助一个西装定制微信公众号,消费者只要测量19个部位22个数据,几分钟就能够完成体型匹配,并在短短几天内签收自己的西装;在一款定制眼镜的APP内,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镜框尺寸颜色、镜腿长度,甚至还能在镜腿上刻字。

“这将开启行业新的商业模式,使供应链迎来颠覆性变革。”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任华强这样分析“私人订制”,“如今,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工业革命带来更新的生产技术,私人订制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在此情况下,这一业态在工作、娱乐、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和扩张,他将带来的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其内在经济开发潜力是惊人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普及,服装定制、家居定制、汽车定制等大规模私人订制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与形态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惊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如冯小刚的电影作品《私人订制》中描述的生活形态,将会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

点击观看车展详情